鲍鱼本是非常高端的食材,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,如吃今鲍鱼已经成为很寻常的事情。那么如何烹调鲍鱼呢?接下来小编详细给大家分享。

产地

鲍鱼是一类世界性的食材,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可见鲍鱼。不同地域所产鲍鱼的品种、口感以及加工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。基本上来说,好的鲍鱼绝大多数都产自南极和北极水域。

鲍鱼必须生长在深海中,水的温度要冷,海水的咸度要高,拥有这些特点的海洋里面所产的鲍鱼品质会好。澳洲是盛产鲍鱼的地方,包括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的海域,所产的鲍鱼数量是全世界最多的。南非的鲍鱼也很有名。这些地区都处于南半球,这两大区域鲍鱼的质量都差不多。

北美洲也是鲍鱼的盛产地,墨西哥、加拿大这些国家所产的鲍鱼很多。美国也有鲍鱼出产,但是美国鲍鱼体形巨大,产量不高。日本鲍鱼也是北极水养育的,日本产鲍鱼的地方都在北方,靠近俄罗斯的那片海域。那

里的海水深、水温低、水的咸度也高。

鲍鱼生长在石礁岩的缝隙里,而非在泥土以及沙土里,鲍鱼也是吃素的,只吃海草、海带,所以鲍鱼是非常洁净的食物。

重量

我们谈到干鲍鱼的个体(重量)时,会以“头”作为单位。所谓“头”,就是指一斤鲍鱼有多少个,就将这种规格的称为多少头,例如五头鲍,就是说一斤中有五个。在我国的香港、澳门和台湾,当地人说的鲍鱼头数与内地的说法是有差异的。以香港为例,香港地区用的是港式称,与大陆的市斤是不一样的重量,港式称的一斤相当于克,我们一市斤是克,所以在说到头数时会有这个差别,厨师们要明白这个差异,否则会产生不必要的认知上的误区。

罐头鲍鱼也有几头鲍的说法,罐头整个的标准为克,这里含有汤汁的重量,一罐头里面有多少个鲍鱼固体,就称为多少头。例如一个罐头里面只有一个大鲍鱼,就称为一头鲍,有两个的称为二头鲍,以此类推。

生长

鲍鱼的生长从育苗开始,第一年长至1厘米,一至三年基本都是一年长1厘米,所以三年的鲍鱼就只有3厘米长,三至五年的鲍鱼基本上是每年长0.7厘米,五年以后的鲍鱼平均年长0.5厘米,最后的十几二十年间,每年只能长0.3、0.2、0.1厘米,越年长的鲍鱼每年增大的速度就越慢,因为它变得宽了。

以前中国的鲍鱼产量很低,最近这十几年来,鲍鱼养殖技术突飞猛进,中国的鲍鱼产量已经可以排在世界前列了。但是在中国没有很大的鲍鱼,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国家多是养殖的鲍鱼,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,养殖成大鲍鱼需要的成本太高。例如45年的鲍鱼,在全世界越来越少,这两年我都很难找得到了。

未来中国的鲍鱼消费趋势,一定会是我愿景的那样,走向平民化,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习鲜鲍的制作技法。

干鲍的加工

为什么大部分的人认为干鲍比鲜鲍要好呢?为什么干鲍鱼的价格比鲜鲍要贵很多呢?我在全世界推广鲍鱼美食的时候,很多专家、传媒、同行都会问到我这个问题。

干鲍是用活的鲍鱼加工而成的。活鲍一出水后马上加工,煮熟了定形,然后开始放到太阳光下晒,晒了之后用容器盛装自然发酵,继续晒再焗,如此反复加工而成的,鲍鱼的溏心除了加工技术最重要外,还必然经过时间的发酵,才令干鲍鱼产生了多种氨基酸、葡萄糖,蛋白质、糖的转化,集中在鲍鱼的肉质里面,就产生了溏心的现象。

干鲍鱼与红酒很相似,它的价值与年份、产地、加工技术、保存技巧等都息息相关。以日本干鲍为例:日本出产的三种鲍鱼:网鲍、吉品鲍、禾麻鲍最负盛名,有“鲍中之王”的美誉。下面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三种鲍鱼。

网鲍

它是鲍中顶级绝品,原产于日本千叶县,后因海水污染,现以青森县出产的品质较佳。其外形椭圆,底边广阔平坦,尾部较尖,鲍边细小,鲍枕呈珠粒状,烹制后其肉质肥厚、滑润,色泽金黄,香味浓郁鲜美,用刀横切便能看到鲍身带有网状花纹,故称网鲍。

吉品鲍

产自日本岩手县,由另一位鲍鱼名师平田五郎制作。此鲍鱼个头较小(略小),其形状外高内低如同元宝,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线痕,鲍枕边高竖,色泽灰淡,吃起来浓香爽口。

禾麻鲍

产自日本大间歧,由鲍鱼老师熊发师傅制作。此种鲍鱼个头最小,身上左右均有两个孔,是因为其生长在岩石缝隙中,渔民用钩子捕捉及用海草穿吊晒干所至。然而这些也成为“禾麻”的标识。禾麻鲍肉质嫩滑,香味浓厚,与前两者构成世界“三大名鲍”。

活鲍鱼处理方法

1.拿一根大铁汤匙,在鲍鱼壳薄的地方往里面插进去,往里面用力撬,直到将鲍鱼肉与壳分离。2.用剪刀将鲍鱼的内脏剪出来,将内脏完全分离出来,鲍鱼嘴部也要剪开。

3.往鲍鱼肉里加入盐和生粉,  用力搓动鲍鱼表面,包括嘴部,将脏的部位以及沙子搓出来,放到水里清洗干净。用盐和生粉可以将鲍鱼表面的粘液更快地洗干净。

4.自然生长的鲍鱼表面有不同深浅的颜色,如果制作一般的蒸、炒、焗菜式的话,可以直接使用。如果是制作红烧一类的菜式,则需要对表面做进一步的清洗,用牙刷不断地刷就能使到鲍鱼的颜色变浅,注意不能用钢丝球。因为钢丝球是不安全的,如果有铁丝附着在食物上会对客人造成危险。

5.清洗好的鲍鱼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烹调工作。

鲜鲍加工3大误区

不要认为鲜鲍烹调起来简单,很多厨师在操作中确实存在了三个误区。

1.去黑膜、过多清洗

鲍鱼杀好后,很多同行都是先刷洗去掉黑膜,然后反复冲洗。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去掉黑膜和过多清洗,这样不仅会造成鲍鱼鲜味流失,而且还容易导致鲍鱼开裂。正确的方法:用海水或者淡盐水略微冲洗就好。

2.沸水或热水焯水

鲍鱼在加工时,可以将其放入温水中略微加热,取出后再将壳和肉分离。加热时,将水加热至60°C左右放入活鲍,小火加热至水开后立即关火,根据个体的大小浸泡2分钟-3分钟,取出即可。

3.打花刀和过早打花刀误区

很多人在烹调鲍鱼前,往往会在鲍鱼表面打十字花刀,认为这样处理不仅成品造型美观,而且容易吸收调料的风味。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准确,因为鲍鱼也是有血液的,当你打了花刀后,鲍鱼的血液就会顺着花刀流下来(鲍鱼血液的颜色是淡绿色的),而血液中的营养成分也就随之流失了。如果非要打花刀处理,那么建议大家打好花刀后直接烹调,尽量减少放置的时间。

···咸水淡水四鉴别···

很多供货商为了谋得暴利,往往会在鲍鱼运输过程中加入一定淡水。鲍鱼吸收淡水后,体积变大,重量增加,但是采购后不久就会死亡,给酒店控制成本造成不少的麻烦。那么如何鉴别吸入淡水的鲜鲍呢?

方法有四个:

1.看吸附力

吸入淡水的鲍鱼彼此之间会吸附在一起,而且吸附得非常紧;而没有吸入淡水的鲍鱼则不会彼此吸附。

2.看灵活性

吸入淡水的鲍鱼一灵活性变差,而且几乎不动;而没有吸入淡水的鲍鱼则运动自如。

3·看质地

吸入淡水的鲍鱼摸起来比较软,弹性变差;而没有吸入淡水的鲍鱼肉质是硬的,而且很有弹性。

4看身形

吸入淡水的鲍鱼看上去是有些“虚胖”的,而没有吸入淡水的鲍鱼身形则是正常的。

活鲍、冰鲜哪个更好

鲍鱼是会受到季节影响的海产品,在春夏是最肥美的,秋冬季就会变瘦,鲜鲍鱼的价格也会有所波动。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冰鲜鲍鱼销售。有时候我们认为,冰鲜鲍鱼比鲜活的鲍鱼烹调上更有优势,那么冰鲜的鲍鱼有什么烹调优势呢?它是在鲍鱼盛产期大量采收的,一出水后马上加工,所以保持了鲍鱼的原汁原味。比起那些吸过淡水,甚至是吸过糖水的活鲍,冰鲜鲍鱼似乎更有优势。

冰冻鲍鱼处理方法

1.开袋后取出鲍鱼,放到大概60°C的温水中解冻15-20分钟,用手捏鲍鱼,感觉到鲍鱼已经呈现柔软的状态时且恢复了弹性,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序。

2.将姜、葱放到水中煮2-3分钟,令姜葱的味道融入到水中,将鲍鱼放到水中煮2分钟-3分钟,就可以用来制作菜式。可以看到鲍鱼的新鲜程度,有一种牛奶的色泽出现,证明这些鲍鱼未被浸泡过淡水的,所以保持了鲍鱼的原味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pkcmw.com/zzyfl/11847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